市政府辦公廳昨天下發通知,要求進一步加強政府網站信息內容建設,政府網站信息內容原則上每周至少更新一次,在研究制定重大政策時,應同步做好在政府網站進行政策解讀的方案,特別要加大對疏解非首都功能、大氣污染治理等重要方面政策的解讀力度。
伴隨時代進步而來的新技術發展,對公共治理的廣度和深度是一個顯著提升。網絡信息技術即是一例。相對于傳統公共治理而言,網絡時代尤其是自媒體時代的公共治理,更加面臨發展節奏快、需求層次多元、互動性強的特點。作為公共治理的重要延伸,政府網站、政務微博、政務微信公眾號以及新聞客戶端等網絡工具,某種意義上是展現公共治理效能的窗口,同時也對新時代背景下的公共治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公開透明、謙抑親民是民眾對公共治理的基本要求,更應成為新時期公共治理工作的亮點。對作為電子政務重要窗口的政府網站、政務微博、微信公眾號以及新聞客戶端來說,不論是對規章政策的發布、解讀,還是對民生“瑣事”的關注、回應,都應當本著及時有效、高效務實的原則,積極回應民眾關切,讓民眾感受到公共部門的施政厚度和溫度。北京市《關于進一步加強政府網站信息內容建設的實施意見》關于政府網站每周至少更新一次、網民建議一般7個工作日內反饋、微博微信納入信息公開渠道等規定,或許正是致力于此。
“政府網站每周至少更新一次”,看起來似乎算不上多么大的創舉。然而,公共治理的效能,就是通過一些簡單平常的細節表現出來的。雖然電子政務發展到今天已經有相當一段時間了,但我們不無遺憾地看到,不少地方政府在“電子政務”“電子政府”方面的做法,確實不敢恭維。政府網站長期不更新信息,對于民眾反映的問題回應不及時或者答非所問甚至踢皮球,政務網站一些欄目長期空白;不少政務微博只是在刷“存在感”,一年發不了幾次信息,對于網友的咨詢、投訴、批評、建議等視而不見,更有與網友“對罵”的“奇葩”行為,等等。電子政務方面的諸多問題,顯然制約著公共治理能力的提升。
政務網站、政務微博、微信、客戶端,是公共治理在網絡時代尤其是新媒體、自媒體時代的延展,是公共治理向善治目標的進一步靠攏??旖菁皶r、多元互動,是信息時代的一大特點,這個特點也應納入信息時代的公共治理中去。對重大事件及時發布,對重大問題及時澄清,對事件進展予以動態跟蹤,對作為網民意見建議及時有效回饋,都應該體現在“推進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的不懈努力中。三四年前,針對一些政務微博在公共治理方面存在的問題,筆者曾在一篇文章中建議政務微博不僅要“說”得好,更要“做”得好?!叭罕娛聼o小事”,群眾的事情再小,對公共部門而言也是大事。因此,積極對接民眾關切,回應民眾訴求,致力于維護公共利益、增進民生福祉,是公共部門義不容辭的責任。對于網絡理政,同樣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