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政之道,以順民心為本,以厚民生為本,以安而不擾民為本?!惫磐駚?,對于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政權,這都是一條顛撲不破的真理。
十八屆五中全會公報提出,必須牢固樹立并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堅持共享發展,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增強發展動力,增進人民團結,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
“小康”一詞本身就很直觀地體現出增進民眾福祉的含義。改革開放以來,黨一直為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而奮斗,其出發點就是要改善人民生活、實現人民幸福。經過三十多年的奮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都取得了長足進步,國家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令全世界為之贊嘆。但與此同時,由于過去國家經濟基礎差、底子薄,以及其他一些發展中不得不面對的問題,不少民眾生活條件的改善還遠沒有到位。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沖刺階段,讓人民共享更多改革紅利,給人民帶來滿滿的獲得感,應該是最重要的發展理念之一。
給人民更好的生活,就要在醫療、教育、就業、扶貧、食品安全等方面持續發力: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破解百姓看病貴、看病難的問題;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讓寒門學子也能安心讀書,阻止貧困代際傳遞;促進就業創業,給每個創業者提供實現夢想的機會;實施脫貧攻堅工程,實現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不讓任何一個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路上“掉隊”;堅持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勞動報酬提高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健全科學的工資水平決定機制、正常增長機制,讓百姓確實感覺到生活富裕了,幸福感增強了;實施食品安全戰略,讓“食品安全”從口頭承諾變成現實遵循……
“民之所呼,政之所向”,樹立并貫徹共享發展理念便是對此最好的詮釋?;厥走^往,每一個五年規劃的宏偉藍圖最終都順利實現。我們有理由相信,新的五年規劃也一定會從理想照進現實,給人民帶來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讓獲得感滿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