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練習
2019年廣東公務員考試每日一練:言語理解(4)
http://www.deepandtechno.com 2018-06-01 來源:廣東公務員考試網
6月1日更新的2019年廣東公務員考試每日一練是言語理解題,多做公務員考試模擬題練習不僅有利于掌握考點,而且能夠幫助保持題感,潛移默化中熟悉命題規律,提高公務員考試做題準確率。
1.①認為瑪雅文明和中國古代文明是同一祖先的后代在不同時代、不同地點發展的結果
?、谥饕鶕恰读簳分嘘P于五世紀時中國僧人慧深漂洋過海到達“扶桑國”的故事,認為“扶?!奔茨鞲?/div>
?、廴涨?,著名人類學家張光直教授提出了一個“瑪雅──中國文化連續體”的假設
?、苓z憾的是,這些說法至今還沒有得到考古學的明確證實
?、莺髞碛钟小耙笕藮|渡說”,是說商朝時的中國人橫渡太平洋將文明帶到了美洲
?、揲L期以來,不少人認為瑪雅文明的源頭是古代的中國文明,最早提出這種觀點的是“扶桑國”說
將以上6個句子重新排列,語序正確的是( )
A.③⑥①②⑤④ B.③①④⑥②⑤
C.⑥③②⑤①④ D.⑥②⑤③①④
2.飲食最基本的功能就在于它是人體從外界環境中吸取賴以生存的營養與能量的主要途徑,是生命活動的基礎與表現。納入文化領域后,飲食就被賦予了更深的涵義。尤其是經過民族文化旅游浪潮的洗禮, ,使人們不僅僅將飲食看作是果腹的手段,而且更注重體會和欣賞飲食過程中的民族文化內涵。在欣賞自然與人文美景的同時,品嘗目的地的特色飲食正成為旅游者新的追求和向往。
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句是( )
A.美食體驗成為一種新興的旅游項目
B.民族飲食文化與旅游文化逐步整合
C.民族特色飲食文化的潛力得到開發
D.飲食在文化領域中的地位愈發重要
3.1798年,英國航空科學家喬治·凱利設計出最早的直升飛行器并實踐了飛行計劃,其創意來自童年玩耍過的中國玩具“竹蜻蜓”。一百年后,“竹蜻蜓”加上達·芬奇直升飛行器的設計草圖,又變幻成了俄國伊戈爾·西科斯基童年夢中的趣味飛行,當他的公司在1931年秋正式向泛美航空公司交付第一架S-42四發水上飛機的時候,西科斯基動情地說道:“現在大家看到的正是我30年前童年夢中的那個座艙……”
這段文字主要想傳遞的信息是( )
A.很多代表進步的產物萌生于童年的夢想
B.科技發展的每一步都凝聚著人類的智慧
C.許多看似平凡的事物卻蘊藏了無限的奧秘
D.兒時的想象力往往更為大膽,更富有創造性
4.行業收入差異反映了行業壁壘的存在,其給予社會的直接影響就是個人的價值可能是無用的。在市場經濟社會,最有價值的本是人才,一個人只要有能力,在不同行業都應該能夠得到社會的承認,但是在行業壁壘存在的現實中,個人的價值讓位于行業的價值,個人的價值由行業的價值體現,而不是由個人體現,當然此種情況下行業的發展也將受到制約。同時,由于進入行業的機制并不是自由競爭,行業收入差異還將讓人們看到公平的缺失和缺位──那些沒有能力但有關系進入高收入行業者,他們僅僅因為能夠進入而成為了更有價值的人。
這段文字旨在說明( )
A.行業壁壘的存在體現了用人機制的不公
B.個人價值的高低不應該由行業價值來評估
C.行業收入差異使人們對個人價值的評判發生扭曲
D.行業壁壘使得真正的人才往往被拒之門外
5.云南是“生物王國”,而且地處大江大河的上游,是江河下游地區的“生態屏障”。曾有一段時間,云南想通過發展旅游等第三產業繞過工業化來發展,最大限度地保護生態環境和民族文化?,F在看來,如果工業或者相關產業發展不到位,第三產業就沒有服務對象,不僅經濟社會發展受到制約,生態環境保護往往也因缺乏社會經濟資源,難以持久維持。
作者通過這段文字意在強調( )
A.在云南兼顧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有較多困難
B.在云南發展工業是保護生態環境的必要條件
C.在云南單純發展第三產業,保護環境的作用不大
D.云南經驗證明發展工業與保護環境兩者并舉不悖
【下面是參考答案與解析。如果你認為題目或解析有誤,可點這里給我們糾錯?!?/b>
1.【解析】D。從③⑥中選出首句,⑥帶有時間上的明顯特征──最早,因此排除A、B兩項。⑥之后接②,是對首句的進一步解釋,按照時間順序,后來又有“殷人東渡說”,再到日前張光直提出的假設。④中的“這些說法”帶有總結意味。
2.【解析】B。填入橫線的句子應該承上啟下,橫線之后的半句話“使人們不僅僅……更注重……民族文化內涵”正是民族飲食文化經過旅游浪潮洗禮之后的結果,從原因到結果欠缺一個必要過程,而B項的“民族飲食文化與旅游文化的逐步整合”正是這一過程的概述。
3.【解析】A。文段中多次提到“童年”,最早的直升飛行器的創意來自童年玩具,水上飛機的創意來自“童年夢想中的趣味飛行”,因此文段主要說的是許多發明設計萌生于童年的夢想。A項是對這一主旨的同義替換,符合題意。
4.【解析】C。文段的論述主體是行業收入差異,大意是行業收入差異的存在,使得個人的價值不是由個人體現,而是反映在行業的價值上。換言之,個人價值的高低不體現在個人的能力高低上,而是體現在行業收入的高低上。因此,文段主要說明的問題是,行業收入差異的存在,使得人們評價個人價值出現了扭曲。A項和D項實際上都是說“用人機制的不公”的問題,根據排同法可以同時排除。B項沒有體現主體“行業收入差異”。
5.【解析】B。文段時間線索清晰,根據“曾有一段時間”可知,第二句主要是介紹過去的狀況,即云南以前出于“保護生態環境和民族文化”的原因想繞過工業化直接發展第三產業。根據“現在看來”可知,最后一句是對過去工業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狀況的看法,為文段的關鍵句,指出繞過工業化直接發展第三產業會導致“經濟社會發展受到制約”,生態環境保護“難以持久維持”,也就是說“在云南發展工業是保護生態環境的必要條件”,B項正確。A項的“較多困難”文段并未涉及。C項的“保護環境的作用不大”表述不準確。D項的“并舉不?!睙o法從文段中推出,文段重在強調云南不能繞過發展工業來保護生態環境。
猜你需要:最新版公務員考試行測標準預測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