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廣東省考面試臨近。在備考的時候,大家總喜歡去網上找各種各樣的面試視頻去觀摩學習,看案例背模板養成自己的固定思維。但到了實戰中,大家卻容易出現這樣的狀況:在考試的時候明明已經按照模板去講了,已經按照網上查到的話術去說了,為什么還沒有得好分數呢?這其實是因為很大一部分考生在討論過程中不自覺地采取了慣性思維。這種思維定勢非常容易導致面試過程中難以展現自身與眾不同的亮點。
最明顯的表現便是討論方法上的固化。部分考生異常執著地采取標準法或分類法來討論,無論選項是否適合分類、組員的意見是集中還是分散,都堅持采用同樣的方法來討論。
原則上說這種方法并不是絕對不行,然而如不能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選擇最優的方法,就會對討論進程產生致命影響。這樣的考生往往容易和思維較為靈活的考生在討論方法上產生長時間的爭執,拖慢整體討論進程。并且過度僵化地采用不適合的方法,會讓考官認為該考生分析問題能力弱、處事方法不夠靈活。
因此,我們應該學習、掌握各種討論方法,比如說根據經驗直選法、優選法、分類法、標準法、排除法等等,并經過多次重復練習來培養分析局勢的能力,能夠在各種情況下快速選擇最合適最快的討論方法。
慣性思維在討論中另一個常見表現是語言的慣性。例如很多考生在發言時話術非常套路化,開口說話前必說“各位考官,你好”;反駁他人前一定要說“我想反駁一下你的觀點”;結束發言后必說“考生答題完畢”。實際上,沒有實際意義的套話不僅會大量浪費的發言時間,更會讓考官產生該考生過度緊張或者表現僵硬的感覺。小組討論模擬的是同事共同決策的場景,大家面前也有水牌。因此在發言過程中,我們直觀地開口表述自身觀點即可,應省略過多套路化的語言。
慣性思維還表現在敘述邏輯的慣性化。同樣是選擇123三個選項,我們既可以直接敘述選項的優勢,也可以在被選擇和未選擇選項間進行優勢對比,還可以通過闡述分類的邏輯和選擇參考的要素來闡明自身的思考。與此同時,為避免敘述內容同質化,發言順序靠后的考生應注重在闡述選擇理由時詳略結合,放大差異化選項。
然而,在實際操作中,大部分考生只會簡單地、平均地闡述自己選擇每個選項的優勢,而不能體現選項間的對比,也無法凸顯自身特色。
當然,在實際考試過程中,類似的慣性思維還有多種體現。這往往是由于理論性過強而實踐練習次數過少所導致的結果。因此,希望各位考生在參與面試之前,要多多進行模擬訓練,這樣才能將各種討論方法靈活運用,摒棄套路化,發揮自身優勢。
